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本系概况  党建工作  人才培养  科研管理  师资队伍  学生活动  时政热点 
 教务通知 
 管理文件 
 专业设置 
 招生就业 
 下载专区 
 
您的位置: 首页>>人才培养>>教务通知>>正文
经济系经济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3年修订)
2015-06-05 10:33   审核人:

经济系成立于20033,现有3个教研室(理论经济学教研室、应用经济学教研室和管理学教研室)、1个研究所(经济研究所)和3个实验室(经济学综合实验室、ERP实验室和大学生创业实训平台),在编教职工总数为32人。经济系设置有经济学本科专业和经济学本科专业信用方向,本科学生年招生人数为200余人。2007年,经济学专业被学校评为校级品牌专业。经济系现有1个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应用经济学,在省内同类学科中具有较大的影响。

经济系现有专任教师25人,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学与科研能力强。在教师队伍中,教授6人,副教授8人,讲师6人,助教5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6%;博士4人,硕士16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0%。现有山西省优秀教师2人,山西省中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1人,校级教学名师4人,校级学科带头人3名,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5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现有校级精品课程3门(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和会计学),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和三等奖2项。在科研活动中,围绕应用经济学学科建设,形成一支方向明确、成果相对集中的科研团队。目前,经济系共主持承担两项国家级课题、多项省部级课题,获得纵向、横向科研经费140余万元;出版学术著作15部,核心期刊以上专业学术论文40余篇。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改革,经济系建立了规范、有序的管理体系,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氛围。在教学管理中,严格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细化各类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加强教学信息反馈机制建设,不断提高教学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2004年、2007年和2011年三次获得太原师范学院教学管理先进奖。在科研管理中,出台了鼓励团队合作、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奖励机制,科研成果在数量和质量上迅速提升。2006年、2009年和2011年三次获得太原师范学院科学研究先进奖。经济系党团工作丰富多彩,一年一度的“经济系合唱节”陶冶着学生的共产主义情操,经济系系报搭建起师生互动的桥梁,经济系系歌“人民永远是我的老师”引导学生树立虚心好学、积极向上的品德。

专业名称:经济学

专业代码:020101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比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专业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能力,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各类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经济学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基本要求

1.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发展观,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和方法论,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爱岗敬业、热爱劳动、团结合作、勇于奉献的品质;有较强的民主和法制意识;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知识和能力方面:系统学习和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的专业知识,熟悉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和我国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经济学研究领域的学术前沿动态;掌握基本的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经济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掌握文献检索和计算机基本知识,具备阅读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培养实是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可持续发展等现代观念,形成获取知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并能够运用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了解中外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及发展方向;

3)掌握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熟悉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

4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献查询和外文阅读方法,具备较高文化素养;

5)熟悉市场运行规律,具有从事商务活动的能力;

6)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等现代观念;

7)具备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的意识和能力。

3.身体心理素质方面: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具有基本的安全知识和一定的军事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军事训练标准,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三、人才培养模式

经济学专业采用2+1+1+1人才培养模式。“2+1+1”是指前两学年完成通识教育与学科教育课程的学习,第三学年进行专业方向分流学习,第四学年结合毕业论文(设计)和相关的科学研究。在“2+1+1”模式基础上,实施主辅修模式。即经济学专业学生后两学年在修读原专业取得相应学分数的同时,利用寒暑假期修读辅修专业培养计划课程,培养复合型高级人才

四、核心课程

政治经济学(上)、政治经济学(下)、西方经济学(微观)、西方经济学(宏观)、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会计学、当代中国经济、经济学说史。

五、学制及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学位。凡具有学籍的学生,德、智、体、美合格,学完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课程考核和实习报告、调查报告、毕业论文考核合格,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符合《太原师范学院本科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有关规定,可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六、课程设置

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总学时2544学时,总学分171学分。其中课堂教学分为通识模块、学科教育模块和专业教育模块。通识模块类课程总学时为932学时,占总学时的36.6%;总学分59学分,占总学分的34.5%。通识模块类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其中公共必修课总学时为824学时,学分为47学分;公共选修课课时不能低于108学时,学分不能少于6学分。学科教育模块课程总学时为1432学时,占总学时的56.3%;学分为92学分,占总学分的53.8%。学科教育模块分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专业必修课总学时1180学时,总学分68学分;专业选修课学时不能低于252学时,学分不能少于14学分。专业教育模块课程总学时为180学时,占总学时的7.1%;学分为20学分,占总学分的11.7%。专业教育模块分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其中,专业必修课总学时108学时,学分6学分;专业选修课学时不能低于72学时,学分不能少于4学分。

 

 

 

经济学专业各模块必修和选修课程学时及学分比例结构表

模块类别

课程类型

总学时

学时比例(%

总学分

学分比例(%

通识教育模块

必修课程

 

 

 

 

 

 

 

 

 

 

 

824

32.4

47

27.5

选修课程

108

4.2

6

3.5

学科教育模块

必修课程

1180

46.4

68

39.8

选修课程

252

9.9

14

8.2

专业教育模块

必修课程

108

4.2

6

3.5

选修课程

72

2.8

4

2.3

合计

 

2544

16.9

171145

14.0

  注:总学分中含实践环节学分26学分。

 

 经济学专业各模块理论和实践课程学分比例结构表

模块类别

课程类型

总学时

学时比例(%

总学分

学分比例(%

通识教育模块

理论课程

642

25.2

36

21.1

实践课程

290

11.4

23

13.4

学科教育模块

理论课程

1368

53.8

78

45.6

实践课程

64

2.5

14

8.2

专业教育模块

理论课程

108

4.2

20

11.7

实践课程

72

2.8

合计

 

2544

16.7

171

19.5

 

 

 

 

七、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经济学专业培养方案设置了实践性教学环节,与课堂教学有机衔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军事训练

军事理论与训练是学校统一组织。主要包括基本技能训练和军事基本知识教育。基本技能训练集中在第一学期第一周进行,计2学分。

2.大学生素质拓展

大学生素质拓展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具体由院团委、系分团委组织实施。主要内容包括校、系组织的各类文体活动、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知识竞赛等。该项内容分散在第1-8学期进行。参与活动的同学或竞赛获奖的同学获得2个学分,每学年年末,由各班主任搜集本班素质拓展活动的信息、经分团委书记审核后,报系教学秘书登记学分。

3.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是学生熟悉和了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由学院和系分团委组织实施。社会实践一般安排在寒暑假进行,学生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获得2个学分。每学年年末,由各班主任统计本班社会实践活动的信息,经分团委书记审核后,报系教学秘书登记学分。

4.专业认识实习

专业认识实习是经济学专业学生观察、分析经济运行和现象的重要环节,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末进行,时间为2周,采取集中实习方式。专业认识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写出一篇3000字以上的实习报告。学生完成专业认识实习,获得2个学分。

5.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能够使经济学专业学生在经济活动中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初步掌握经济工作的实践知识,具备有效地介入企业及其它经济部门工作的基本技能,为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毕业实习从第七学期的后半学期开始,持续10周。毕业实习结束时,按照相关要求,学生要递交一篇毕业实习报告和实习鉴定意见。学生完成毕业实习,获得6个学分。

6.实践技能拓展

实践技能拓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实验室建设的条件,经济学专业学生可在企业经营实战演练和大学生创业实训平台项目中进行选择,完成实践技能项目获得2个学分。

7.经济调查与实践

经济调查与实践是经济学专业的专业性调查实践,以了解和分析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热点现象、焦点问题为主要内容。经济调查与实践由经济系组织安排,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末的2周进行。经济调查与实践活动结束时,要求学生提交一篇3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学生完成经济调查与实践,获得2个学分。

8.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开展科学研究、分析经济现象、解决经济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毕业论文安排在第七学期至第八学期进行,为期18周。在第七学期开展选题、查阅资料等项工作,第八学期开展毕业论文的开题、写作和答辩等工作。学生完成学校规定的毕业论文的各项任务,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获得6个学分。

9.科研素质训练

科研素质训练是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初步训练,能够提高学生从事科研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引领学生对学科发展前沿动态的追踪。参加教师的课题研究、撰写学术论文、参加学科竞赛、主持或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是主要的途径和手段。学生参与上述活动并有相应的成果(发表论文、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以及主持或参与课题的证明),可获得2个学分。每学年年末,由学习委员统计搜集本班科研素质训练的信息和相关材料,并报系教学秘书,经教研室审核后登记学分。

八、成绩考核

学生必须参加经济学专业教学计划规定课程的考核。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每学期的考试课程不得少于3门。考核按学校有关规定采取闭卷、开卷、笔试、口试和实践等多种形式进行。经考核,成绩合格并修满规定学分,学生方可毕业。符合《太原师范学院本科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有关规定,可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九、时间分配表

经济学专业本科全学程教学活动安排表

周数       学期

 

项目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合计

1

2

3

4

5

6

7

8

   

14

18

18

18

18

18

9

 

113

   

2

2

2

2

2

2

1

 

13

科研

科研素质训练

 

 

 

 

 

 

 

 

 

毕业论文

 

 

 

 

 

 

2*

12

12+2*

军事训练

1

 

 

 

 

 

 

 

1

入学教育

1

 

 

 

 

 

 

 

1

专业认识实习

 

 

 

2**

 

 

 

 

2**

毕业实习

 

 

 

 

 

 

10

 

10

经济调查与实践

 

 

 

 

 

2**

 

 

2**

毕业教育

 

 

 

 

 

 

 

6

6

就业教育

 

 

 

 

 

 

 

2

2

   

5

7

5

7

5

7

5

 

41

 

23

27

25

27

25

27

25

20

199

 

注:1.*表示该学期的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活动同步进行;

    2. **表示实践活动在假期集中进行。

 

 

 

 

 

 

 

 

 

 

 

十、课程计划总表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总学时

考核

方式

学时

比例

(%)

备注

1

2

3

4

5

6

7

8

理论

实验

合计

考试

考查

通识教育模块

                公共必修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3

42

 

42

 

32.4

 

军事理论

2

 

 

 

 

 

 

 

2

24

 

24

 

 

大学英语

4

4

4

4

 

 

 

 

16

132

132

264

 

 

大学体育

2

2

2

2

 

 

 

 

8

68

68

136

 

大学计算机基础

 

2

 

 

 

 

 

 

2

 

36

36

 

 

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

 

 

3

 

 

 

 

 

3

 

54

5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2

36

 

36

 

 

大学语文

 

 

2

 

 

 

 

 

2

36

 

3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3

54

 

5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

2

 

 

4

72

 

72

 

 

形势与政策

 

 

 

 

 

 

 

 

2

70

 

70

 

 

  

11

10

14

6

2

2

 

 

47

534

290

824

 

 

4.2

 

公共选修课

自然科学类

 

 

至少2学分

 

 

 

 

 

 

 

 

人文社科类

 

 

 

 

 

 

 

 

 

 

 

艺术体育类

 

 

至少2学分

 

 

 

 

 

 

 

 

教育教学类

 

 

至少2学分

 

 

 

 

 

 

 

 

  

 

 

至少6学分

 

6

108

 

108

 

 

 

 

学科教育模块

必修课程

微积分

6

 

 

 

 

 

 

 

6

84

 

84

 

46.4

 

中国经济思想史

2

 

 

 

 

 

 

 

2

28

 

28

 

 

政治经济学(上)

4

 

 

 

 

 

 

 

4

56

 

56

 

 

政治经济学(下)

 

4

 

 

 

 

 

 

4

72

 

72

 

 

线性代数

 

3

 

 

 

 

 

 

3

54

 

54

 

 

世界近代经济史

 

2

 

 

 

 

 

 

2

36

 

36

 

 

西方经济学(微观)

 

4

 

 

 

 

 

 

4

72

 

72

 

 

西方经济学(宏观)

 

 

4

 

 

 

 

 

4

72

 

7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4

 

 

 

 

 

4

62

10

72

 

 

会计学

 

 

4

 

 

 

 

 

4

72

 

72

 

 

管理学

 

 

3

 

 

 

 

 

3

54

 

54

 

 

统计学

 

 

 

4

 

 

 

 

4

64

8

72

 

 

财政学

 

 

 

4

 

 

 

 

4

72

 

72

 

 

当代中国经济

 

 

 

2

 

 

 

 

2

36

 

36

 

 

经济学说史

 

 

 

3

 

 

 

 

3

54

 

54

 

 

货币银行学

 

 

 

 

4

 

 

 

4

72

 

72

 

 

计量经济学

 

 

 

 

4

 

 

 

4

62

10

72

 

 

 

国际经济学

 

 

 

 

 

4

 

 

4

72

 

72

 

 

经济法

 

 

 

 

 

3

 

 

3

54

 

54

 

 

    

122

13

15

13

8

7

 

 

68

1152

28

1180

 

 

 

 

选修课程

微积分选讲

 

2

 

 

 

 

 

 

2

36

 

36

 

9.9

 

世界经济概论

 

 

2

 

 

 

 

 

2

36

 

36

 

 

《资本论》选读

 

 

 

2

 

 

 

 

2

36

 

36

 

 

 

文献检索

 

 

 

1

 

 

 

 

1

 

18

18

 

 

财务管理

 

 

 

 

2

 

 

 

2

36

 

36

 

 

博弈论

 

 

 

 

2

 

 

 

2

36

 

36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2

 

 

 

2

36

 

36

 

 

组织行为学

 

 

 

 

 

2

 

 

2

36

 

36

 

 

国际贸易实务

 

 

 

 

 

 

2

 

2

18

18

36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

 

 

 

 

 

 

2

 

2

36

 

36

 

 

经济学专业英语

 

 

 

 

 

 

2

 

2

36

 

36

 

 

审计学

 

 

 

 

 

 

2

 

2

18

18

36

 

 

物流管理

 

 

 

 

 

 

2

 

2

36

 

36

 

 

社会保障概论

 

 

 

 

 

 

2

 

2

36

 

36

 

 

经济应用文写作

 

 

 

 

 

 

2

 

2

36

 

36

 

 

  

专业选修课学分不低于14学分

14

 

 

252

 

 

 

 

专业教育模块

 

 

必修课程

 

区域经济发展(A)

 

 

发展经济学

 

 

 

 

3

 

 

 

3

54

 

54

 

4.2

A

产业经济学

 

 

 

 

 

3

 

 

3

54

 

54

 

A

小计

 

 

 

 

3

3

 

 

6

108

 

108

 

 

 

 

商务经济(B

 

 

市场营销学

 

 

 

 

3

 

 

 

3

54

 

 54

 

4.2

B

电子商务学

 

 

 

 

3

 

 

 

3

36

18

36

 

B

  

 

 

 

 

6

 

 

 

6

90

18

108

 

 

 

 

选修课程

 

区域经济发展(A)

 

 

区域经济学

 

 

 

 

 

2

 

 

2

36

 

36

 

2.8

A

资源型经济转型专题

 

 

 

 

 

2

 

 

2

36

 

36

 

A

山西经济专题

 

 

 

 

2

 

 

 

2

 

36

36

 

A

小计

选修学分不低于4学分

4

4

 

 

72

 

 

 

 

商务经济(B

 

 

人力资源管理

 

 

 

 

 

2

 

 

2

36

 

 36

 

2.8

B

质量管理

 

 

 

 

2

 

 

 

2

36

 

36

 

B

财务管理实训

 

 

 

 

 

2

 

 

2

 

36

36

 

B

小计

选修学分不低于4学分

4

4

 

 

 72

 

 

 

总学时

932+1636=2568

必修课学时

2136

选修课学时

432

总学分

145+26=171

理论课学时

 

实践课学时

470

十一、实践教学安排表

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

实践环节

周数

学分

时间安排

考核形式

通识教育

军事训练

学校统一组织的军事训练

1

2

1学期

考查

大学生素质拓展

参加校、系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团学活动、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内容。

 

2

1-8学期

考查

社会实践活动

校团委组织学生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并撰写调查报告。

 

2

1-8学期

考查

学科教育

专业认识实习

赴经济发达地区参观与交流

2

2

4学期

考查

毕业实习

完成实习单位安排的工作任务,撰写实习报告。

10

6

7学期

考查

实践技能拓展

企业经营实战演练项目、大学生创业实训平台项目

2

2

6学期

考查

专业教育

经济调查与实践

针对经济发展热点,开展调查与研究

2

2

6学期

考查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写作及答辩等工作。

16

6

7-8学期

考查

科研素质训练

发表论文、科技成果奖、应用性技能证书等

 

2

1-8学期

考查

合计

 

 

26

 

 

 

十二、辅修专业教学计划

专业名称:经济学

专业代码:020101

开设单位:经济系

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掌握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比较熟练地运用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学制:两年。从第四学期到第七学期,教学时间一般安排在寒暑假,采取(2周)集中授课方式进行。

3.毕业要求:辅修本专业的学生,在主修专业取得毕业资格的前提下,在规定的修业期限内,完成辅修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8门,384课时),并取得规定的24个学分,可获得“经济学专业辅修毕业证书”。

 

4.主要课程设置及安排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教学安排(学期)

考试

 

政治经济学(上)

3

48

 

 

 

考试

 

政治经济学(下)

3

48

 

 

 

考试

 

西方经济学(微观)

3

48

 

 

 

考试

 

西方经济学(宏观)

3

48

 

 

 

考试

 

财政学

3

48

 

 

 

考试

 

会计学

3

48

 

 

 

考试

 

货币银行学

3

48

 

 

 

考试

 

统计学

3

48

 

 

 

考试

总计

 

24

384

 

 

 

 

 

 

 

 

 

 

 

 

 

 

 

 

 

 

 

 

 

 

 

 

 

 

 

 

 

 

十三、课程编码一览表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课程代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学期

3300010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学期

330001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学期

3300010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

5学期

3300012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二)

6学期

33000121

形势与政策 (一)

1学期

33000107

形势与政策(二)

2学期

33000108

形势与政策(三)

3学期

33000109

形势与政策(四)

4学期

33000110

形势与政策(五)

5学期

33000111

形势与政策(六)

6学期

33000112

形势与政策(七)

7学期

33000113

大学英语(一)

1学期

33100101

大学英语(二)

2学期

33100102

大学英语(三)

3学期

33100103

大学英语(四)

4学期

33100104

大学计算机基础

2学期

33200101

Acccess 数据库程序设计

3学期

33200102

大学语文(二)

3学期

33300104

军事理论

1学期

33500101

大学体育(一)

1学期

30300101

大学体育(二)

2学期

30300102

大学体育(三)

3学期

30300103

大学体育(四)

4学期

30300104

 

 

 

 

 

 

 

 

 

 

 

 

 

 

 

微积分

1学期

31601201

中国经济思想史

1学期

31601212

政治经济学(上)

1学期

31601202

政治经济学(下)

2学期

31601203

线性代数

2学期

31601204

世界近代经济史

2学期

31601222

西方经济学(微观)

2学期

31601205

西方经济学(宏观)

3学期

31601206

概率与数理统计

3学期

31601207

会计学

3学期

31601208

管理学

3学期

31601209

统计学

4学期

31601210

财政学

4学期

31601211

当代中国经济

4学期

31601215

经济学说史

4学期

31601213

货币银行学

5学期

31601214

计量经济学

5学期

31601221

国际经济学

6学期

31601218

经济法

6学期

31601220

微积分选讲

2学期

31601327

世界经济概论

3学期

31601305

《资本论》选读

4学期

31601350

文献检索

4学期

31601328

财务管理

5学期

31601317

博弈论

5学期

31601307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5学期

31601351

组织行为学

6学期

31601320

国际贸易实务

7学期

31601340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

7学期

31601304

经济学专业英语

7学期

31601352

审计学

7学期

31601324

物流管理

7学期

31601316

社会保障概论

7学期

31601306

经济应用文写作

7学期

31601326

发展经济学

5学期

31601216

产业经济学

6学期

31601219

市场营销学

5学期

31601217

电子商务学

5学期

31601223

区域经济学

6学期

31601310

资源型经济转型专题

6学期

31601353

山西经济专题

5学期

31601313

人力资源管理

6学期

31601319

质量管理

5学期

31601318

财务管理实训

6学期

31601349

 

十四、专业主干课程简介

经济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包括:政治经济学(上、下)、西方经济学(微观)、西方经济学(宏观)、会计学、统计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经济学说史、当代中国经济。专业主干课程总学时802学时,总学分为45学分。

 

课程编码:3160120231601203        

课程名称:政治经济学(上、下)

课程英文名称:Political Economics

课程简介:

《政治经济学》为经济学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该课程为学年课程(第一、二学期),共计136学时,8学分。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商品和价值、货币与货币流通规律、资本和资本运动、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竞争与垄断、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收入和分配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特别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

教材:逄锦聚,洪银兴,林岗等.《政治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参考书目:

1.洪银兴.《现代经济学》.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2.张维达.《政治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主讲教师:张改枝 李繁荣 刘淑清 赵满华

 

课程编码:31601207        

课程名称:西方经济学(微观)

课程英文名称:Microeconomics

课程简介:

《西方经济学(微观)》为经济学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该课程为学期课程(第三学期),72学时,4学分。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理论,要素市场理论,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学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西方经济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正确认识西方经济学理论对我国经济改革的借鉴作用。

教材: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参考书目:

1.历以宁.《西方经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宋承先.《西方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主讲教师:王艳萍  顾颖

 

课程编码:31601208         

课程名称:西方经济学(宏观)

课程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s

课程简介:

《西方经济学(宏观)》为经济学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该课程为学期课程(第三学期),72学时,4学分。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政策、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决定、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分析宏观经济运行的思维方法,并能够借鉴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现实问题。

教材: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参考书目:

1.宋承先,许强.《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第十六版)》.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主讲教师:闫二旺 顾颖 王晓东

 

课程编码:31601210         

课程名称:会计学

课程英文名称:Accounting

课程简介:

《会计学》是经济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为学期课程(第三学期),72学时,4学分。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会计科目与帐户、复式记帐、帐户分类、会计凭证、账簿、财产清查、会计核算形式、资产的核算、负债的核算、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企业会计报表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基础理论,同时以模拟实训和实践实习为基础,让学生掌握会计的方法,掌握使用会计信息的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材:陈信元.《会计学》.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参考书目:

1.戴德明,林纲,赵西卜.《财务会计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刘玉廷.《中国会计改革理论与实践》.北京:民主与法制出版社,2003

主讲教师:李梅  孙冀萍

 

课程编码:31601212         

课程名称:统计学

课程英文名称:Statistics

课程简介:

《统计学》是经济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为学期课程(第四学期),72学时,4学分。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统计调查与整理、综合指标、概率基础、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相关与回归、时间数列、指数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统计的范畴、基本程序、基本方法和技能,使学生掌握统计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的各种方法。

教材:徐国祥,等.《统计学》.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参考书目:

1.袁卫.《统计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郑德如.《统计学》.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

主讲教师:李博 张瑜

 

课程编码:31601213        

课程名称:财政学

课程英文名称:Finance

课程简介:

财政学是经济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为学期课程(第四学期),72学时,4学分。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财政一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管理、财政监督、财政平衡、财政政策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财政的基本职能、财政收入和支出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不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邓子基.《财政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参考书目:

1.陈共. 《财政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谭建立,昝志宏. 《财政学》.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主讲教师:王效梅 刘淑清

 

课程编码:31601216       

课程名称:货币银行学

课程英文名称:Money and Banking

课程简介:

货币银行学是经济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为学期课程(第五学期),72学时,4学分。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利息与利息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体系、存款货币银行、中央银行、货币均衡、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金融监管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货币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认识,使学生掌握观察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黄达.《货币银行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参考书目:

1.郑道平.《货币银行学原理(第四版)》.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2.黄达.《财政信贷综合平衡导论》.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84

主讲教师: 李娟  孙璇

 

课程编码:316012118       

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

课程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Economics

课程简介:

国际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该课程为学期课程(第六学期),72学时,4学分。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理论、汇率决定理论、国际收支调整理论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稀缺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最有效配置的理论,以及由此发生的经济关系中各国所采取的政策,掌握分析国际经济现实问题的方法和基本思路。

教材:薛敬孝.国际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参考书目:

1.杨全发.新编国际贸易.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l995 

2.佟家栋.国际经济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

主讲教师:李娟

 

课程编码:31601217      

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

课程英文名称:Econometrics

课程简介: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为学期课程(第五学期),72学时,4学分。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及应用、扩展的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与方法、宏观计量经济模型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SSPS软件处理基本的计量经济学问题,并进行适当的分析。

教材:李子奈.《计量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参考书目:

1.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第3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黄少敏.计量经济学入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主讲教师:李博

 

课程编码:31601215        

课程名称:经济学说史

课程英文名称:History of Economic Theory

课程简介:

《经济学说史》为经济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为学期课程(第4学期),54学时,3学分。《经济学说史》是阐释经济理论发展的脉络和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的核心内容是研究经济理论的形成、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此基础上逐步蕴积而成的经济思想、概念、学说,乃至理论和规律,等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经济学学科的发展历史和脉络,了解不同经济学家的不同经济学说,进而把握经济理论发展的内在规律,形成自己的判断和认识。

教材:姚开建.《经济学说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参考书目:

1.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说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 汪丁丁.《经济学思想史讲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主讲教师:杨素青

 

课程编码:31601214       

课程名称:当代中国经济

课程英文名称:Contemporary Chinese Economy

课程简介:

《当代中国经济》为经济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为学期课程(第4学期),36学时,2学分。课程内容主要是用主流经济学方法阐释中国经济发展与走向,详细介绍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经济社会现状、经济体制改革及其取得的重要成就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拓宽学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认识,使学生形成运用经济理论和方法分析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能力和思维习惯。

教材:蔡昉、林毅夫.《中国经济》.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参考书目:

1.史晋川,李建琴.《当代中国经济》,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2.张宇、卢荻.《当代中国经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主讲教师:赵满华

 

 

 

 

 

 

 

 

 

 

 

 

 

 

 

 

 

 

 

十五、主干课程主讲教师简介

 

姓 名

性 别

出生

年月

职 称

最高

学历

毕业院校

所学专业

最高

学位

授予院校

赵满华

1962.02

教授

研究生

河南大学

政治经济学

硕士

河南大学

张改枝

1959.09

教授

研究生

复旦大学

政治经济学

硕士

复旦大学

闫二旺

1965.08

教授

研究生

南开大学

区域经济学

博士

南开大学

顾颖

1962.06

教授

本科

山西大学

政治经济学

学士

山西大学

王艳萍

1965.11

副教授

研究生

山西师范大学

政治经济学

硕士

山西师范大学

杨素青

1965.12

副教授

本科

兰州大学

经济学

学士

兰州大学

 

1968.10

副教授

研究生

山西财经大学

会计学

硕士

山西财经大学

刘淑清

1971.04

副教授

研究生

山西大学

科学社会主义

硕士

山西大学

 

1972.12

讲师

研究生

北方工业大学

数量经济学

硕士

北方工业大学

李繁荣

1974.01

讲师

研究生

福建师范大学

政治经济学

博士

山西财经大学

王效梅

1978.09

讲师

研究生

山西财经大学

财政学

硕士

山西财经大学

孙冀萍

1979.10

讲师

研究生

东北财经大学

会计学

硕士

东北财经大学

 

1981.09

讲师

研究生

山西财经大学

金融学

硕士

山西财经大学

孙璇

1983.09

助教

研究生

中国人民大学

农业经济管理

硕士

中国人民大学

张瑜

1986.01

助教

研究生

大连理工大学

产业经济学

硕士

大连理工大学

王晓东

1987.09

助教

研究生

吉林大学

西方经济学

硕士

吉林大学

 

关闭窗口